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拧拉弧圈球的重点——(两个“三“)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拧拉弧圈球的重点——(两个“三“)

拧拉弧圈球的重点——(两个“三“)
拧拉属于现在较为先进的技术,别说专业运动员用的多,连不少业余爱好者也想练习。
  但是,据我观察,业余打球的朋友真正能把这项技术用好的并不多。
                                                              
  在这,我就结合自己的个人体会谈谈怎样练好拧拉技术。
  首先说明两个个人观点:
  一是拧拉是不是针对台内球的?
  从广义概念说,拧拉应该不是仅仅指针对台内球的,在处理出台球时,只要有“拧”这个动作,就应该算是拧拉。
  很多业余打球的朋友之所以学不会拧拉这个动作,估计和他的认识有关。
  所以,纠正这个认识,从出台球开始练,自然容易过渡到台内球的拧拉。
  因为台内球的拧拉对于身体的协调性和爆发力要求太高,以拧拉台内下旋球而言,拍面要求几乎和台面平行,拍头对着自己的腹部,而且因为要在台内较小的发力空间瞬间摩擦球,你说这个难度有多大?
  所以,不要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加码,而是从相对简单的出台球开始练习,就容易得多。
  从易到难,这才是业余打球的朋友应该遵循的规律。
  二是“拧”这个动作是指手腕的动作吗?
  这个观点上的误区估计也是很多业余打球的朋友总是学不会这个动作的原因。
  说白了,你的手腕爆发力再强,如果不用身体其它部位的力量,你这个动作也不可能做得很好。
  的确,从外观上看,手腕的拧转确实是拧拉这个动作最大特色,或说是给人最直接的印象。
  但实际上,除手腕的参与外,手指、小臂、肩膀、背部、腰腹、腿等等,都是参与了发力的。
  所以,要真正做好这个动作,应该是需要全身各部位的协调。
  好了,下面进入正题,谈谈练好拧拉的关键,就是两个“三”。
  第一个“三”,是三个“放松”。
  你要建立这么一个概念:乒乓球的爆发力更多的是来自于身体的放松和协调,而不是使蛮力。
  所以,首先是做到击球前“身体放松”,这一点原先讲得太多,不想再说了。
  其次,要做到“手腕放松”。
  当然,手腕是身体的一部分,之所以单独拿出来说,就是突出其重要性。
  试想,击球前手腕都是僵硬的,还“拧拉”个P呀!
                                                                  

  除了身体和手腕的放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放松,就是“手指放松”!
  这一点往往就是业余打球的朋友总是学不会拧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手指放松到什么程度?
  我个人的体会是甚至在击球前要调整自己的握拍方式。
  以横拍为例,我在拧拉前,尤其是拧拉台内球时,基本是采用“两指捏拍”法。
  什么是“两指捏拍”?不知道有没有人也这么说过,估计是我个人编出来的,就是:大拇指和食指像钳子一样捏住拍子,而另外三根手指几乎完全放松。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玩过飞盘吗?就是那种感觉: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飞盘甩出去的感觉!
  采用这种握拍方式的转换后,你就会发现做这个动作简单多了,也更容易瞬间产生爆发力。
  好了,说了三个“放松”,下面再说说第二个“三”。
  这就是题目中的三个“迎前”。
  当然,我这主要说的“动作”的“迎前”(因为我原先的帖子中曾说过迎前更应该是一种“意识”)。
  首先,是“脚迎前”。
  你必须根据来球进行脚步的调整,尤其是针对台内球,必须及时迎前。
  否则,你在那撅着屁股能做好这个动作吗?
  其次,是“肘迎前”。
  我在原先的帖子里多次提到横拍反手击球,“肘”要顶出去。
  同样,拧拉也需要把肘顶出去,而且还要顶得更多。
  为什么?
  和我原先说的是一回事:提供一个稳固的发力“支点”!
  实际上,很多业余打球的朋友都知道上述两点,但是为什么还是学不好拧拉呢?
  这就要说到第三个“迎前”:肩迎前。
                                                                     

  这一点同样重要,我在原先的帖子里也多次提到肩膀的作用。
  肩膀是连接手臂和身体的部位,所以,要想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就不能忽视肩膀的作用。
  只有做到肩膀迎前,才能充分利用腰腹的“扭转”之力和腿部的“蹬转”之力。
  这一点和我原先谈正手拉球的帖子中提到肩膀位置的变化往往可以作为判断你是否转腰充分的衡量标准是一样的。
  最后,总结一下:上述两个“三”共计6个关键点都很重要,而很多朋友往往忽视的两个关键点是“手指放松”和“肩迎前”。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TOP

多謝分享,

TOP

d

TOP

Thanks for sharing
Andy Poon Tak Shing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