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綜合技術] 拉球@@

本主題由 (=^x^=) 於 2023-10-31 04:20 下沉

拉球@@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用腰力~放鬆個人去拉
中既機會大好多

TOP

引用:
原帖由 yyc324 於 2009-3-28 18:02 發表
我諗用多D力, 中膠之表面要薄D, 不要食得太深....
不是要吃球深,拉時波在板的時間長的嗎?其二是你用什麼膠皮?
因為中國式的套膠是用套皮的粘力來拉球.而德國的套膠是用海綿來拉球.兩者拉球的動作都有少少出入.

希望幫到你啦,而且希望我沒有說錯啦~~~哈

TOP

轉腰放鬆手臂, 慢慢加速從向前上方提拉, 用盡板面闊度磨盡佢... ... 講比較易!

TOP

適當時間,位置,動作及腰馬合一之發力

TOP

如果你係上拉就要等耐d 之後用力

TOP

查實主要真係用腰o既力...

但當年有「中國第一冲」之稱 o既許增才好似話全身o既力都用得上

TOP

引用:
原帖由 pandabigman 於 2009-7-9 03:19 發表

不是要吃球深,拉時波在板的時間長的嗎?其二是你用什麼膠皮?
因為中國式的套膠是用套皮的粘力來拉球.而德國的套膠是用海綿來拉球.兩者拉球的動作都有少少出入.

希望幫到你啦,而且希望我沒有說錯啦~~~哈
support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TOP

所謂食住個波其實就系接觸球的面積多D。因此,你拉波0既板形好重要。唔能夠太前傾。我睇大概80%0既業餘球手拉波0既板形都系太過前傾。至於旋轉,你要適當地用D手腕。但一定注意手腕0既動作不要太大。特別系擊球後唔能夠向上翹。

TOP

最重要是放鬆肩膀,以肘為軸收小臂加速迎球磨擦,當你找到以肘為軸心時,就會有吃住球甩出去的感覺了。

TOP

我認為打乒乓球的軸心應該在腰。用腰控制你的手臂。肩膀隨著腰的轉動去向前頂。這樣才能讓前臂向前甩那種感覺。

TOP

腰唔洗刻意轉

TOP

马琳王皓的主管教练吴敬平谈正手拉球

吳敬平教練談正手拉球
桌球基本上是一項圓周運動,正手和反手拉球都是以運動員的身體重心為軸心、以身體到身體重心的連線為半徑進行圓周運動。因此,不管是正手還是反手擊球都必須符合這個原理,從這個意義上講,正手拉球動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種力的傳遞。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點
基本站位:兩腿張開與肩的寬度為差不多相同,身體稍微前傾,重心在前腳掌上,拉球時,身體向右轉(以右手為例),重心放在右腳上,在轉腰的過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低,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傾(拇指用力壓住球板,食指稍微放鬆,中指頂住球板),板型前傾的角度因來球的旋轉不同而調整。
擊球原理:擊球的時候,以右手為例,首先是腿上發力,向左蹬腿,身體重心從右腳向左腳轉換,交換重心,身體前迎,身體前迎的方向要和擊球的方向一致。然後是腰上發力,用腰帶動大臂轉動,把力傳遞到前臂,在擊球一瞬間,收縮前臂用力擊球。從力學的原理講,正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間的角度越小越好,這是加大半徑,半徑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擊球瞬間突然收縮前臂,使半徑變小而獲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擊球時,小臂和大臂之間角度的變化要根據來球和擊球的需要進行變化。很多運動員在進行正手拉球時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轉腰,用腰來控制手臂的發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發力來帶動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間的角度幾乎沒有變化或變化很小。總結起來正手拉球應注意四點:1、必須注意重心的交換,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擊球的方向一致。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發力,而不是用手臂發力,注意拉球時腿、腰、大臂、前臂、手腕發力的協調。3、擊球瞬間必須快速收縮前臂、手腕發力,前臂收縮的速度越快,發出的力量就越大。4、擊球點必須保持在身體的右前方,擊球點離身體越近,越容易控制球。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麼樣的拉球動作,必須和你自身具備的身體條件相符合,只要不影響動作的發力就可以,沒有什麼固定的動作模式。另外就是在擊球前,球板和球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儘量主動去擊球,而不要讓球來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與球拍之間的距離太小,容易被來球頂住,影響你的發力。
正手拉球的結構變化
對於我國大多數業餘桌球愛好者來講,直板居多,隨著桌球技術的不斷發展,打直板反膠的人也越來越多。由於我國的直板反膠打法都是從直板正膠演變過來的,在訓練的方法上和打球的意識上都是按照直板正膠的路子和意識進行的。因此,在動作的結構上是以近台為主,動作小,擊球速度快,擺速快為指導思想。在正手進攻的訓練方法上也很少進行大力量的拉球訓練,更多地是強調動作之間的連續性。對於很多曾經經過業餘體校訓練的球迷來講,要想對正手拉球動作進行改變就更不容易。這是影響我國直板反膠運動員正手拉球力量不大的主要原因。在近幾年我對直板反膠打法運動員的訓練中逐漸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在馬林和王皓的訓練中,改變了以前的訓練方法,特別強調了正手大力量拉弧圈球的訓練,把這個問題擺在了直板反膠打法訓練的首要位置來進行解決。把訓練正手拉球的意識從動作小、速度快、連續性好改變為拉球動作舒展、跑動範圍大、力量大,連續性好。強調了在大力量拉球的基礎上提高拉球的連續性和殺傷力,在平時步法的訓練中要求馬林和王皓加大拉球的力量,練好大力拉球後的銜接。
在實際的訓練中我主要採用了發大力拉沖從中台發出的下旋球半高球,要求馬林和王皓儘量用最大的力量擊球,主要訓練拉球時動作的舒展性,並讓他們逐漸習慣發大力拉球,掌握發力的技巧,把腿、腰、大臂、小臂、手腕的發力協調起來,主要強調了腰腿的發力和身體重心的轉換。其次是進行了全台發力拉沖上旋球的訓練,主要解決發力拉沖後的連續性和步法的移動。通過訓練,使馬林和王皓的正手拉球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從比賽的效果來看,我認為在這點上是成功的,這也是在直板反膠訓練上的一點突破,打破了直板正膠訓練模式的舊框框。對於大多數業餘愛好者來講,要想提高正手拉球的殺傷力,就必須對過去打球的意識進行一些改變,儘量進行一些大力量的拉球訓練。
正手拉球的方法與技巧
正手拉球是一門很複雜的技術,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遠台拉球,有拉上旋球、下旋球,有近台快帶、反拉弧圈球,拉半出檯球等等。不管拉球有多麼複雜,但有一點是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步法。步法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正手拉球的命中率、力量的大小和拉球時的調節能力。要想練好正手拉球,就必須先練好步法。而在這一點上,是專業運動員和業餘運動員最大的區別所在,業餘運動員不可能像專業運動員那樣進行大量的高強度的步法訓練。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擊球的技巧。只要能夠做到因勢利導,充分發揮現有的條件,也會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實用的訓練方法和技巧:
    1、拉好定點下旋球:拉沖下旋球是直板反膠最基礎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時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動作要領以外,要特別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擊球的瞬間是用手腕去摩擦球,擊球點在來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時還要根據來球旋轉的強弱再加上一定的撞擊。就是人們常說的又摩又打。拉沖下旋球旋轉弱的來球要連摩擦帶撞擊,撞擊可稍大於摩擦。拉沖下旋球旋轉強的來球必須用力摩擦擊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來球的旋轉。在擊球的瞬間要特別注意擊球時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吃球”,儘量讓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時間長一些。經常這樣訓練拉球,你對球的感覺就會越來越好,拉球就會越來越有數,慢慢達到運用自如。訓練的方法,在沒有多球條件的情況下可採用拉球一方發下旋球到對方的反手位讓對方搓長球到側身位,然後發力拉沖這個球。拉球時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沖,不要考慮下一板球對方是否能夠防過來。要的就是讓你防不過來。經常這樣訓練,你的拉球力量一定會提高。在有多球的條件下,可讓對方發下旋球到你的側身位元,定點發力拉沖這種球。拉球時要掌握好擊球時間,在對方來球跳到最高點或下降前期擊球最好。擊球時間一定要相對固定,這樣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調節。出界多就向前送一點,下網多就多摩擦一點。在定點拉沖下旋球比較有數的情況下,再把來球的落點擴大到全台的定點拉沖,這樣不斷加大拉球的難度,拉球的水準就會不斷提高。
    2、拉好定點上旋球: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擊球點在來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於撞擊球,擊球的瞬間一定要往前送。訓練的方法基本和搶拉下旋球一樣,只是來球的旋轉不一樣,是上旋球。在推擋後側身發力拉沖這板球,或對方變你正手位後發力拉沖,反復練習。有多球訓練的條件,可以由對方直接發上旋球到你的正手位和側身位搶沖,落點可以從定點到不定點,逐步提高擊球的難度。
    3、練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種高級技術,尤其是業餘運動員掌握了這項技術就像如魚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因為一般的業餘運動員在拉弧圈球時拉高吊弧圈球的時候多,你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術,你就站在了比對方高一擋的層次上。反拉弧圈球的要領,首先要自己發力,儘量少借對方的旋轉,用自己拉球的力量去抵消對方來球的旋轉。其次是在反拉時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頂部,既要借對方來球的旋轉的力,還要自己發力摩擦球。越是自己發力反拉,命中率越高。越是怕對方的旋轉去碰球,越是容易吃對方的旋轉。訓練的方法,對方發下旋球到你的反手位,你搓球到對方側身位,對方拉高吊弧圈球到你反手位,你側身反拉,這樣反復練習,等基本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規律以後,再把反拉擴大到全台和不定點反拉。
    4、近台正手快帶弧圈球:這項技術是防守中很先進的技術,也是很難掌握的技術,是90年代後期才逐漸被採用的技術。在這之前人們在正手位的防守都是平擋,借對方來球的旋轉把球擋過去,因而在比賽關鍵的時刻就很容易因緊張而造成失誤,即使不失誤,防過去的球也沒有威脅,很容易被對方連續進攻。到90年代後期,中國的運動員把反拉的技術運用在近台的防守上,特別是直板反膠打法的運動員運用更多,加快了攻防轉換的節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馬林在這項技術的運用上是非常突出的。這項技術要求運動員的對來球的判斷要非常快、準確,手上對球的感覺要求很高,因為有很多球是在失去身體重心或不到位的情況下,完全靠運動員手上的功夫去完成技術動作。我想雖然目前在業餘運動員中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術的不多,但已經具備了一定水準的運動員可以去嘗試一下,也許你會有意外的收穫。
這項技術的技巧主要在於掌握好擊球時間和手腕的用力,擊球時間儘量在球的起跳前期(上升期),當步法實在到不了位元的情況下,還可以在球剛一跳起時就擊球。擊球時靠腰和手腕發力,接觸球的頂部。接觸球時既要借對方來球旋轉的力,同時自己一定要發力去摩擦球,儘量摩擦薄一點,摩擦厚就容易下網,在摩擦球的瞬間一定要把球往前頂。訓練方法可採用搓下旋球到對方正手位讓對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然後正手近台快帶。這樣反復練習就會逐漸掌握擊球的基本方法,在快帶對方從下旋球拉起來的弧圈球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進行推直線讓對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快帶上旋弧圈球的訓練。這樣,你就會慢慢掌握在防守中正手近台快帶弧圈球的技術。這項技術的關鍵點是在擊球時一定摩擦球要薄,而且自己一定要主動發力去帶球。
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項
業餘選手在練習正手拉球時,要注意掌握以下幾點:
1、收前臂:在正手拉球時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間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據來球來決定擺臂的大小。但要注意一點,收前臂一定要用腰來控制。
2、轉腰:由於桌球是圓周運動,擊球時用腰來控制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擊球時球拍的後引不是用手往後拉手,而是用轉腰來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轉腰的速度要遠遠快於拉手。就是說,在擊球前的擺臂是先轉腰而不是先拉手。而我們好多球迷們在打球時都是先拉手,不知道轉腰,因而在擊球時經常出現身體不協調導致發力不集中或發不出力。
3、擊球點:擊球點的最佳位置是在身體的右前方(以右手為例),要保持最佳的擊球位置就必須學好步法,保持好身體的重心,重心的高低要根據來球來決定。馬林經常使用的側身倒地爆沖是不得已而為之,對方搓過來的球又低又長,拉完以後不可能再還原,只有搏殺。馬林在拉這種球的時候重心低,但是擊球點是球的最高點或下降前期。正手位元大角度的球擊球點要根據自己步法移動的情況來決定擊球點的高低。一般情況下是在球的下降中期和後期擊球。
4、手腕的運用:在拉球時,手腕要相對固定,不能晃動太大,擊球瞬間用中指頂住球板發力摩擦球。另外手腕還具有擊球瞬間的調節功能,比如在拉球時突然感到球的旋轉比自己預想的要轉時就靠手腕來調節擊球的力量大小和摩擦球的部位。在不到位和頂住自己的情況下,就要靠腰和手腕來調節擊球點。特別是在比賽中,很多球都不是很規則,來球的落點也是你最難受的地方,這時候就要靠手腕來調節,手腕的調節主要靠大拇指和中指用力來完成。其次拉球時板型的控制也要靠手腕來完成,有很多的直板運動員正手拉球時吊腕很厲害,這影響發力,一般情況下,手腕和前臂幾乎在一條直線上,球板把與手腕之間的角度在45度左右。
5、吃球:我們看一個運動員拉球的好壞,主要是看他拉球時是否吃球。吃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時間比較長,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時吃球,就必須每一板球都主動發力去摩擦球,在平時的訓練中儘量少打借力球。拉球吃球的好壞,在平時訓練中不是很明顯,但在比賽中就有很大的區別。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情況下要完成拉球的動作,就全靠你用手腕主動發力去摩擦球來調節,你習慣了主動發力拉球,就能在比賽中控制拉球時力量和擊球部位的調節,拉過去很多高難度的球。
6、搶沖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區別:動作上沒有多大的區別,區別在於搶沖下旋球時擊球點在球的中上部,發力的時候根據來球的旋轉可帶點撞擊;搶沖上旋球時擊球點在球的頂部,主動發力摩擦球,擊球時身體重心也隨之向前。特別是在反拉弧圈球時,摩擦薄反而容易過去,摩擦厚或帶點撞擊就容易失誤。
7、微調:很多球迷朋友提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在比賽中做到這一點是比較難的。這首先取決於你個人本身的球感,就是你手上對球的感覺。其次是在訓練中不斷地培養你對球的旋轉的理解,要清楚地知道你打過去的球是什麼樣的旋轉,對方回過來的球又是什麼樣的旋轉。只有這樣,你才會根據來球的不同,在很困難正常擊球的情況下,在來球很不規則的情況下,在球落在邊邊角角很難回擊的情況下,通過手上的調節把球回擊過去。因此,對於業餘球迷朋友們來講,最主要的是去琢磨球的旋轉變化,把這個規律基本掌握住了,你就具備了微調的能力。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