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綜合技術] 正手前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打印本頁]

作者: samson2012717    時間: 2017-2-6 23:56     標題: 正手前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http://wk.baidu.com/view/02c83d0ff78a6529647d5332#1

[ 本帖最後由 samson2012717 於 2017-2-7 15:39 編輯 ]
作者: 乒乓在線    時間: 2017-2-7 00:29

NICE
作者: 0093    時間: 2017-2-7 00:53

Nice
作者: mmfc821    時間: 2017-2-7 09:27


作者: lw31    時間: 2017-2-7 09:30


作者: atcf    時間: 2017-2-7 10:54

謝謝分享。。。。。。。。
作者: pycmak    時間: 2017-2-7 19:19     標題:

請教各師兄
第一種和第四種的分別在那,小弟看不懂
請指教
作者: skyline@@    時間: 2017-2-7 22:54

Thx sharing
作者: ernestlaw    時間: 2017-2-7 23:24

可否有文章出處日期,所舉例子都較早,第四種確實有點不明確。
作者: ernestlaw    時間: 2017-2-8 01:25

網上尋到是2008年的文章,後面還有以下這些:copy給大家參考

我现在就是用第四种方式来拉球的
感觉冲下旋/低位近网球比较容易
稍微高点我用第三种(打得多)
出台用第二种+第一种(摩以控制节奏,冲打来加快节奏)

第一种和第三种打法还原速度慢,还是第二种比较适合业余选手。

我自己打惯了第二种打法。
是最实用的。

我也觉第四次打法是最合理的。
但击球点非常不好找。
对前臂及手腕的暴发力要求高。
近台这样可以,碰上孔令辉这样反拉好的,在中台等着你,就不好办了
套句广告词,韩国人的弧圈我觉得才叫弧圈,呵呵

注意。。
第四次拉法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转腰发力为主,
蹬地顶胯的发力为主
1、如只是蹬地顶胯的发力而转腰不发力,势必臂、腰、腿动作脱节;2、且脚底下发出的力如不经过腰如何传到手上?3、如蹬地顶胯的发力为主,不以转腰发力为主,那从蹬地顶胯的发出的力经腰后肯定要损耗许多。
我觉得应是先蹬地顶胯(蓄积能量),带动转腰瞬间发力(转腰时能量达到最大),传到臂/腕/拍(释放能量),只不过转腰动作小而已-----虎爪兄说的小拉。如转腰动作大,则势必拉手动作大--------大拉。不管蹬地顶胯是多向前还是向上(这点我想应视来球高低及旋转),但都是应以转腰发力为主。转腰才是动作得以协调,力量得以完全发出来的基点。
个人见解!
同意你的观点。
其实这种动作外观上看是以顶胯发力为主。
但腰还是在起重要的作用的。只不过动作相比普通拉法短小而发力讯速。
因为是新技术,掌握的人还不是很多。我对它也不是很了解,还是要大家一起来研究才好。
欢迎大家来发言。

其实第四种拉法不是新鲜技术,蒋澎龙和王涛就是这种拉法。但此种拉法也有局限,即对削球和慢节奏半高球效果不好,王涛难打李根相和丁松即是一例。其实拉冲动作应因球而异,对方来球快动作就得小,对方球慢动作可以适当放大,发上大力,给对方以致命一击。大球时代拉球主要是上步迎前发力的问题,关键要对上点,对方来球快且上旋一定要在上升期拉,可采取波尔式手法,如对方来球长而下旋,可采取马林式手法,在高点或下降前期用外撇手法拉,相持对拉王励勤式发力是首选,充分运用全身发力
作者: pycmak    時間: 2017-2-8 06:25

多謝師兄詳细解释。但小弟都係一片雲
作者: ernestlaw    時間: 2017-2-8 10:49

小弟都係一片雲X2,蔣澎龍與王濤的弧圈打法相距極大,無法理解相同歸類。
08至今這九年間,球体有變,高質弧圈輩出都極具代表性,新技術驗證成效應該可見吧?
作者: ernestlaw    時間: 2017-2-10 21:44

相信他誤會王濤前臂快帶個板似蔣澎龍為弧圈,(王濤的弧圈是比較老式動作亦較大),所以是對弧圈的不成熟欠完整的看法。
作者: laukwok    時間: 2017-7-24 08:30

膠既性質都影響動作吧

[ 本帖最後由 laukwok 於 2017-7-24 08:33 編輯 ]
作者: avbaby    時間: 2017-7-24 14:17

我喜歡王勵勤嗰種爆沖弧圈。速度快有壓迫力,淨睇都覺得爽!
作者: 迷失方向    時間: 2017-7-24 19:04

感謝分享
作者: Minion    時間: 2017-7-26 12:54

Thx for sharing
作者: 詠春打法eric    時間: 2017-7-26 14:28






歡迎光臨 香港乒乓網 (http://www.hkttf.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